影视作品是当代典型的综合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文学、美术、摄影、摄像、化妆、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但是就影视作品的成品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视频和音频。视频无疑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内容,但是音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然而,由于从事影视制作的团队水平不一,作品中的音频部分出现问题的情形很常见。
一、语音问题。
很多小制作的影视作品采用同期录音而不是后期配音的形式,当然也有人认为同期录音的方式更“真实”或“自然”。很多情况下,因为拾音环境与设备的关系(拍摄现场的声学环境多半不够理想),录入的音频内容往往噪音偏大,环境特征明显。高噪音使得观众的听感下降:本来画面是较安静的房间,音箱中却充斥着拍摄设备的噪音,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感。环境声也很恼人,笔者观看一些作品的时候就由于夸张的房间混响而在脑海中不断产生着“这是拍摄现场”的想法,很破坏观看的氛围。相比之下,后期配音的方式则要好得多。
语音的一个额外问题是演员的音色与口音,这无关音频的质量,只取决于制作团队的口味。一些由两岸合拍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京片子”对“台湾式国语”或是“香港式普通话”的情形,感觉很尴尬(当然,演员口音恰巧与所饰演的角色应有的口音一致的情况除外,这时反而可以更好地配合剧情)。显然,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启用配音人员。可惜的是,出于种种原因,很多作品并不这样做。至于演员的音色问题,最典型的反面教材莫过于张纪中所拍摄的《射雕英雄传》中由周迅饰演并原声配音的黄蓉了,几近沦为笑柄。
二、音乐问题
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很多作品的配乐被制作成原声带专辑发行,可见配乐在片中的地位。然而很多作品中的配乐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配乐风格问题。近年来很多作品中喜好使用管弦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本无可厚非。可是有的些轻快风格的偶像剧竟然也跟风如此,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个人很反感这种做法。
其次是配乐运用时机问题。大多数作品中。剧情中的关键性对白或镜头一出现,音乐即会随之响起,恰到好处地渲染和推进了剧情。可是有些作品却是该有的时候没有,不该加音乐的地方却莫名其妙地添加了一段音乐,这样的配乐非但不能为作品增色,反而会破坏观看的情绪和感觉。当然,这样的结果有时可能也是由于制作团队资金上的无奈造成的,但无论如何,这样的配乐都是令人遗憾的。
三、音频问题
除了语音和音乐本身的问题外,音频质量也是影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音乐、环境音效与对白之间的音量比例。有些作品的背景音效过大,某些声音突然出现会使观众吓一跳,而对白有时又听不清楚。此外,还有音频失真、整体音量过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作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