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你准备好了吗?(二)

作者:尘浮
发布时间:2020-06-23

(接上文)

编曲是一项艺术工作,但却带有很大的技术性。一首编曲作品的水平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当然每个人的评判还掺杂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比如不同风格的喜好等等。如同其它类型的艺术作品一样,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可以用于评判编曲的好坏。更致命的一点是水平的高超并不意味着好听。不过,总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的,下面简单说一下。

首先,音色和乐器的选择要适合歌曲的风格。举例来说,一首摇滚风格的歌曲,必须依赖于失真电吉他;乡村风格很难离开民谣吉他。如果在一首传统爵士曲子中却使用了二胡,恐怕就令人大跌眼镜了。当然如果就是追求这种新奇的效果则另当别论。

其次是和弦的使用。对于摇滚、民谣等风格的歌曲,和弦编配一般不会太复杂;而对于较抒情的风格,和弦的使用就会很影响歌曲的味道。好的和弦编配应该连接自然,色彩饱满。有些劣质的编曲就是因为和弦使用不合理造成的,有人甚至不熟悉低音与和弦的关系,随意使用低音,造成听感混乱。当然,这一切都是由编曲人的耳朵来把握的,因此如果一个编曲人的耳朵不太灵敏,他(她)注定是一个不合格的编曲人——听辨和弦是专业编曲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再就是技巧的运用。编曲无非就是各类乐器的演奏叠加,本质上离不开乐器的技巧。好的编曲,各种乐器的技巧使用得当,不会有生硬的感觉。当然,这要求编曲者对各种乐器的技巧都熟练掌握。

最后是音色的质量。编曲所使用的音色不能太差。比如钢琴,如果是单声道的,就很难接受。如果一首以钢琴为主的编曲中使用了单声道的钢琴,这样的编曲不要也罢。

上面说的这些对于业余的原创音乐爱好者来说,可能还是有些难度,那么下面来说一说编曲中需要提防的几种“硬伤”。

硬伤之一:“鼠标大法”点出来的钢琴或电钢琴。钢琴与电钢琴是编曲中比较常见的骨架乐器,其最大的演奏特点就是其丰富的力度表现。有些人没有钢琴或键盘基础,就使用鼠标来输入音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力度僵硬、死板,自然不会好听,在细腻的抒情风格歌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然,钢琴的力度也可以用鼠标逐一来修正,但一来这样做较麻烦,一般的“鼠标派”未必有这个时间与耐心,二来用鼠标修的仍然比不上手弹(MIDI键盘录入)的自然。如果你发现某个编曲人作品中的钢琴“每个音音量都一样”,那么这个钢琴就是“鼠标大法”的杰作无疑。

鼠标输入的钢琴可能还同时伴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延音踏板被一直踩下。这样的结果是导致钢琴一直延音,声音浑浊、和声混乱。这样的编曲就更不可取了。

硬伤之二:自动伴奏。所谓的自动伴奏,就是编曲者只需输入和弦就可以得到一首编曲。自动伴奏又分为两种:软件与硬件。软件的代表就是Band in a Box了,这个自动伴奏软件自带了不少的风格模板,只需输入和弦就可以得到一首歌曲的MIDI伴奏。不少人使用这两个软件,配合一些软件音源来进行编曲。硬件则是指编曲键盘,也就是一台带有自动伴奏功能和音序器功能的高端电子琴,合成器厂家如YAMAHA、Roland、Korg等都有相应的产品。这类琴的音色不错,自动伴奏风格也制作得很好,因此效果一般比软件的要好。但是自动伴奏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歌曲的每个段落其每小节的节奏型都是一样的,缺少根据歌曲本身的特点而应有的变化,因而听上去显得有些呆板和千篇一律,缺少编曲应有的深度。由于自动伴奏的前奏、尾奏部分厂家设计得都很不错,因此使用制作伴奏的编曲初听上去很好听,很专业,但是听到开唱的部分逐渐就会露出破绽:节奏单一,可能和弦的使用也很平庸甚至低劣。这样的编曲,可以说前奏、尾奏越精彩,整首作品就越不伦不类。如果你感觉前奏与演唱部分的水平差距较大,就要警惕是不是“自动伴奏”的杰作了!

当然,自动伴奏也是有其用处的,使用自动伴奏制作MIDI,再根据歌曲进行相应的修改,也是一种编曲的捷径。我们不提倡的是那种纯粹的“拿来主义”,即仅仅是输入或弹奏和弦,不作任何修改。如果客户明确被告知编曲是使用自动伴奏制作完成的并欣然接受,那完全没有问题;否则,就涉及道德问题了。

(待续)